穩定幣正在改寫銀行業?六大關鍵變化帶來清算革命與貨幣主權挑戰

隨著全球金融科技演進,穩定幣(Stablecoins)已成為金融體系中無法忽視的推進力量。本文將探討穩定幣對銀行業務架構造成的六大核心變革,包括資金移動、跨境清算、監管政策、CBDC 關係、儲備策略與支付基礎設施重構,並輔以國際發展實例與未來展望,解析其潛在影響與機會。

區塊鏈趨勢觀察產業動態數位貨幣與穩定幣

CICBA 編輯部

7/1/20251 min read

1. 從數位支付到國際清算:穩定幣正在侵蝕傳統銀行角色?
核心觀點:
  • 穩定幣(如 USDC、USDT)已被廣泛用於跨境支付、DeFi 抵押與清算

  • 銀行過去作為「清算中心」與「外匯結算中介」的角色,正被逐步取代

  • Ripple、Stellar、Circle 等新創已可提供低成本全球轉帳服務

可探討問題:
  • 商業銀行會否失去存款流?

  • 中央銀行數位貨幣(CBDC)是否會與穩定幣競爭?

2. 穩定幣與 CBDC:互補還是競爭?全球監管趨勢下的兩股力量
核心觀點:
  • 中國、歐盟、英國已推動央行數位貨幣

  • 美國則由民間推動 USDC、USDT,央行尚未發行數位美元

  • 多國開始將「穩定幣納入監理框架」(如 MiCA、Singapore MAS)

可探討議題:
  • 民間穩定幣與 CBDC 之間是敵對還是互補?

  • 國家是否可能禁止或替代民營穩定幣?

3. 銀行業與穩定幣的共生模式:Bank-as-a-Blockchain?
核心觀點:
  • 摩根大通推出自家穩定幣 JPM Coin

  • Circle 將 USDC 託管放在銀行資產帳戶中,與銀行合作

  • 日本三井住友銀行已與多家金融科技業者共構穩定幣網路

思考方向:
  • 未來銀行可能變成穩定幣的「發行銀行」、「清算中介」或「合規節點」?

  • 穩定幣是否反而會讓銀行轉型為鏈上金融基礎建設?

4. 穩定幣的全球競爭:美元霸權的延伸?還是多極貨幣新秩序?
觀察點:
  • 大多數穩定幣都與美元掛鉤,美國間接延伸金融影響力

  • 歐盟推歐元穩定幣、亞洲推金本位或區域貨幣穩定幣

  • MakerDAO、Curve 開始推動「去美元化穩定幣」DAI、crvUSD

問題引導:
  • 穩定幣會讓世界依賴美元更深,還是開啟貨幣去中心化時代?

  • 是否會出現由 IMF、BIS 等全球機構監管的國際穩定幣?

5. 去銀行化(Unbanked to DeFi):穩定幣為新金融普惠打開通道?
重要議題:
  • 在非洲、拉美、東南亞等地,穩定幣正成為無銀行帳戶者的新支付工具

  • Meta(前 Facebook)嘗試過 Diem,雖然失敗,但開啟了政策討論

  • 銀行不再是唯一的「儲值+轉帳」提供者

社會影響:
  • 是金融民主化?還是對金融監理的挑戰?

6. 穩定幣對「銀行獲利模式」的實質衝擊分析
具體影響面:

項目傳統銀行穩定幣挑戰存款吸收利差收入穩定幣資金不進銀行,降低存款規模匯兌收手續費、利差穩定幣跨境幾乎零成本支付SWIFT 龐大流程穩定幣即時清算合規成本高(KYC、AML)穩定幣透過智能合約自動處理

CICBA 協會觀點:穩定幣時代下的機會與應變

中華國際聯合區塊鏈發展協會(CICBA)認為,穩定幣的興起不僅重塑了金融科技的基礎設施,也對傳統銀行角色、跨境清算機制與貨幣政策形成深遠影響。

我們觀察到,全球已出現三大趨勢:

  1. 穩定幣技術與合規雙軌推進:不論是 Circle(USDC)與監管對接、或 BIS 呼籲監理框架落實,均顯示穩定幣正在從實驗走向制度化。

  2. 銀行與區塊鏈技術融合加速:摩根大通、三井住友等國際銀行已不再將穩定幣視為威脅,而是探索合作與整合模式。

  3. 華語市場的政策空窗與人才機會並存:在監管尚未明朗之際,CICBA 將致力推動政策交流、穩定幣教育與技術導入指引,協助華語地區的業者與開發者掌握這波全球變革的主導權。

我們呼籲政府、金融機構與技術社群攜手合作,制定前瞻性的穩定幣政策與應用場景規劃,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鏈上金融生態系。

延伸閱讀 / 衍生資源

📌免責聲明
本文章僅供資訊參考,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法律承諾。中華國際聯合區塊鏈發展協會(CICBA)不對第三方平台、產品或活動負任何商業擔保或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