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加密政策進展解析:從監管轉向共治,迎接產業整合新臨界點
隨著全球數位資產市場規模突破兆美元門檻,加密貨幣已不再是邊緣技術或投機工具,而正被各國政策制定者納入正規金融體系的制度思考之中。自 2024 年以來,從美國國會推動加密法案、歐盟 MiCA 法規落地,到 IMF 與 FSB 等多邊機構釋出最新政策架構,全球對虛擬資產的治理輪廓正日趨清晰。
區塊鏈趨勢觀察國際合作產業動態
CICBA 編輯部
6/27/20251 min read


🇺🇸 美國:數位資產監理架構浮現
2025 年 7 月,美國眾議院啟動一系列具指標意義的法案審議,被媒體稱為「加密政策轉捩點」。重點包括:
《GENIUS Act》(Creating Useful Regulatory Definitions for Innovation in the Networked Universe of Stablecoins):要求穩定幣發行方持有等值準備金,提供每日資產與負債報告,接受第三方審計,確保流動性與透明度。➡️ https://www.congress.gov/bill/118th-congress/house-bill/4763
《CLARITY for Digital Assets Act》:明確界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(SEC)與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(CFTC)對數位資產的監理邊界,促進監理協調與司法一致性。➡️ https://financialservices.house.gov/
《Anti-CBDC Surveillance Act》:防範數位美元被政府濫用作為監控工具,保障人民金融隱私與自主權。
➡️ https://www.congress.gov/bill/118th-congress/house-bill/5403
雖然部分法案尚處初審階段,但顯示出美國立法端正積極回應產業與選民對「合規創新」的需求。監管與產業逐漸走向結構化協作,而非對立對抗。
美國財政部官員指出:「建立可預期的合規路徑,將是確保美國繼續在全球 Web3 經濟中具領導地位的關鍵。」
國際機構:從風險控管邁向治理框架
IMF|國際貨幣基金 認為穩定幣若缺乏監管,可能對資本流動與匯率穩定造成系統性風險。呼籲全球應採取一致性治理原則並建立跨境合作機制。➡️ https://www.imf.org/en/Publications/WP/Issues/2022/08/02/Stablecoins-and-Financial-Stability-Risks-522208
FSB|金融穩定委員會 提出《全球加密資產監管框架》,呼籲 G20 成員國於 2025 年全面實施穩定幣與虛擬資產的統一規範,以防範監管套利與跨境傳染風險。➡️ https://www.fsb.org/2023/07/fsb-publishes-global-regulatory-framework-for-crypto-asset-activities/
歐盟 MiCA 法案 於 2024 年底正式生效,成為全球第一部完整涵蓋穩定幣、資產交易平台、託管業務與資訊揭露責任的法規體系。該法案也成為其他地區(如東南亞、南美)仿效的重要參考範本。➡️ https://finance.ec.europa.eu/publications/regulation-markets-crypto-assets-mica_en
世界經濟論壇(WEF) 強調穩定幣與央行數位貨幣(CBDC)的交錯共存將深刻影響全球貨幣秩序。建議建立可審計的數位金融基礎建設,並提升系統互操作性與數據治理能力。➡️ https://www.weforum.org/agenda/2021/08/stablecoins-digital-currencies-global-payments/
CICBA 協會觀點
作為專注於區塊鏈國際發展與政策對接的非營利組織,我們觀察到以下三項深層趨勢:
加密監理走向模組化與互操作體系:未來監管可能不再以「一體適用」模式處理加密資產,而是依產品功能劃分模組,例如穩定幣、NFT、DeFi 各自歸屬不同單位監理,並以 API 架構達成資訊互通,平衡創新與風控。
跨境政策對話成為戰略資產:多數區塊鏈項目若欲拓展海外市場,將需精通當地合規要求。台灣可以準備國際論壇,包括與日本、英國、歐盟政策顧問對話,降低國際法遵風險。
台灣應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:目前如 BIS CPMI、ISO/TC307、IMF 等皆已啟動技術治理框架,台灣若能主動設立「華語區合規資料庫」與「政策轉譯節點」,將有助提升國際能見度與話語權。
延伸閱讀 / 衍生資源
📌免責聲明
本文章僅供資訊參考,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法律承諾。中華國際聯合區塊鏈發展協會(CICBA)不對第三方平台、產品或活動負任何商業擔保或責任。
隨著數位資產全球化發展,各國對加密貨幣的政策態度日趨清晰。上圖由 Gate Research 整理,呈現當前各國監管取態,有助理解監理趨勢與政策風向。